迎接生成式 AI 新浪潮,革新全球醫療的現在與未來
廣達電腦董事長兼生策會副會長林百里以「AI 如何革新全球醫療的現在與未來」為題發表主題演講。開場時他首先回顧 AI 的發展歷程,從 1980-90 年代應用範圍有限的早期 AI,到 2012-22 年間湧現、以處理單一或小範圍任務為主的分辨式(Discriminative)AI,再到自 2022 年起引爆的生成式 AI 浪潮,AI 模型趨向多模態化(Multimodal),應用更為廣泛、通用和豐富。林百里形容人類正迎接 AI 新世代的黎明,預期運算成本將會大幅下降,運算能力則會進一步提升。他又提到由於目前全球 70 至 80% 的 AI 伺服器都是由台灣製造,因此台灣掌握硬體和供應鏈的巨大優勢,在 AI 新浪潮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地位。
談到 AI 在醫療場域的應用,林百里認為生成式 AI 在醫療產業的發展潛力非常可觀。他表示目前很多醫師都知道有臨床 AI 工具,但真正有在使用的可能只有 10% 至 30% 左右。他相信未來倘若經過大量圖片和資料訓練之後,AI 將會更像一位真的醫生,有助於提高臨床工作效率。另外在臨床試驗方面,研究人員可以借助生成式 AI ,基於真實資料建立虛擬對照組(Synthetic control arms,SCA)。目前資料庫已經累積 20 多年來約 28,000 個試驗的數據,當中包括超過 850 萬筆匿名病人記錄,這樣的應用有望提高實驗效率,縮短藥物開發所需的時間。
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指出人類正迎接 AI 新世代的黎明,並鼓勵醫療人員積極參與醫用 AI 的開發與落地實踐。(圖片來源:基因線上)
醫療 AI 應用多元化,安全防護網更趨必要
演講中他又特別點出一些 AI 在醫療場域的亮點應用,以癌症治療為例,微軟正在開發臨床試驗匹配系統,旨在將病人與潛在的合適臨床試驗相配對,也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尋找合適的受試者。在心理健康方面,借助機器學習語音分析技術,醫師可以了解病人的壓力水平和情緒狀態,掌握他們焦慮或憂鬱症狀的嚴重程度,實現早期干預、降低醫療成本,並擴展遠端病人監測解決方案。David Rhew 又指出 AI 的興起能夠「將被動型的病人照護模式轉化為主動型(from reactive care to proactive care)」,不再局限於等到病人狀態變差才做出相應處置措施,而是可以積極防止預期之中的不良事件,及早偵測並避免病人狀況惡化。
David Rhew 在演講尾聲又提到一個名為健康人工智慧聯盟(Coalition for Health AI,CHAI)的跨部門國際組織,雲集產學研醫專家和監管機構的代表,致力讓醫療保健領域的 AI 工具更實用、更安全、更可靠,同時解決在公平性、透明度和資訊安全方面的問題。CHAI 旨在建立「負責任的 AI 護欄(Responsible AI Guardrails)」,對演算法工具施行監管,並為開發和使用醫療 AI 系統的人員提供指引和準則,從而監控和評估應用程式的效能。
1. https://arxiv.org/abs/2308.01317?trk=public_post-text
2. https://www.maginative.com/article/med-palm-m-is-a-multimodal-biomedical-ai-from-google-research-and-google-deepmind/
3. https://www.coursera.org/articles/aws-vs-azure-vs-google-cloud
4. https://canaryspeech.com/blog/depression-severity-detection-using-read-speech-with-a-divide-and-conquer-approach/
5. https://www.medidata.com/en/life-science-resources/medidata-blog/medidata-ai-and-imunon-findings-published-in-asco-journal-of-clinical-oncology/
6. https://learn.microsoft.com/en-us/azure/azure-health-insights/trial-matcher/overview
7. https://www.coalitionforhealthai.org/papers/blueprint-for-trustworthy-ai_V1.0.pdf